COTE 茶巧克力–喫的台灣茶–坪林包種茶–ICA得獎作品

NT$ 360.00


COTE 奪下「巧克力界奧斯卡獎」ICA 8 大獎項「喫的台灣茶」-台灣茶巧克力!


#喫的台灣茶 #COTE包種茶

選自坪林祥泰茶行的職人茶作,有著橄欖綠的色澤,看似綠茶,卻有著白花與青果般的香氣。職人觀葉、聞香,手感;動靜之間,蘊封花香於茶葉之中。包種以香見長,堪稱最芬芳的青茶代表。


|條形包種茶|

包種茶,可說是在輝煌的台茶歷史中,最具代表性的主流茶種之一。
最早的包種茶,原本是烏龍茶薰上香花的,但在1921年創新發展出不需香花就能有花香,甚至比薰花還要香的「無花」香包種製茶法,一時聲名大噪,更受到泰國皇室的鍾愛,外銷大好。原始於粗製烏龍茶薰花的包種茶,在受到市場肯定之後,也開始從頭精進原料茶的製法,以及品種與採摘。

最合適製成包種茶的品種,傳統公認以青心烏龍最優, 不過台茶12號金萱以其栽種與產量優勢逐年追上,品質也佳,成為第二大主力品種。此外,由於北部茶區的栽種歷史悠久,坪林、文山等老茶區仍保留有最早從大陸移植來台與在地原有的茶種,譬如大慢種、武夷、大葉等,賦予包種茶在原本就高香的基礎上更豐富的風味族譜。

採摘方面,包種茶一般採一心二葉到四葉,要等茶芽展開成葉面(開面),整體對口芽超過採摘面的一半以上,才會開始慢慢採收。太早採容易做不出香,太晚採則老葉多。

如何能不用花卻做出花香?茶之所以為香葉,風味的本源來自於茶葉主要成分_茶多酚的氧化。茶多酚的氧化,係為茶葉的「失水」所誘發。包種茶的標準製程:茶菁→日光萎凋→室內萎凋及攪拌→炒菁→揉捻→解塊→初乾→乾燥,而其中跟茶葉失水—>生香最關鍵的步驟,在於發酵製程中的萎凋、靜置與攪拌步驟。在萎凋的過程裡(日光萎凋或熱風萎凋),茶葉因為受光熱影響加速水分的逸散,葉面從原本飽水的光澤,逐漸轉為缺乏光澤的霧面,這時就表示萎凋步驟完成,要進入靜置與攪拌的輪回。茶葉一旦靜置,水分散失就會越來越慢,所以需要透過攪拌翻動茶葉,「喚醒」茶菁,讓茶葉水份重新分配,持續氧化,繼續一連串的風味轉變。一般而言包種茶大致需要四到五次攪拌,從輕巧到重手,調整分次攪拌的時間間隔與力道,延長靜置讓香氣有足夠的時間發展。茶人的每一個動作,不是看鐘錶,靠的是鼻子,聞氣味,從菁雜味的散去,花香的發展,果香的生成,到什麼時候香氣發展完成,進行炒菁中止氧化。發酵是條單向道,迴轉不得,選擇停在哪個時間點,是特色茶之特色,也是風格。

目前包種茶在台灣特色茶中被設定為發酵程度較輕的茶品。好的包種茶,外觀芽葉自然捲曲、條索緊結整齊,色澤墨綠帶油光;茶湯水色以蜜黃碧綠,湯色鮮艷明亮不混濁為佳;入口滋味圓滑甘醇有活性,香氣則以具新鮮清揚的花香為上品,是格外注重香氣品質的特色茶類。 


From Tea to Bar COTE Bar 喫茶吧

啟發自巧克力世界引領風潮的 From Bean to Bar,用台灣的莊園特色茶取代了巧克力的黑巧克力成分(可可固形物),以可可脂低溫緩慢長時間萃取茶葉風味,以台灣原生種金珠黃豆粉替代了巧克力慣行使用的大豆卵磷脂,且僅使用很少量的味道乾淨的冰糖調味。「吃的台灣茶」,是台茶的全新品味經驗。


#包種茶 #坪林包種 #PouChongTea


  • 商品宅配費用:160. (冷藏宅配)


    食品資訊
    賞味期限:製造日期後 365 天
    過敏原:黃豆
    保存方法:冷藏
    內容物:
    可可脂、冰糖、黃豆粉、坪林包種茶葉
    內容量:40g x1
    廠商名稱:擇食股份有限公司
    廠商電話:+886225528386
    廠商地址: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48號2F
   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:A-142851657-00000-6
    投保產品責任險字號:0525字第20AML0000915


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。
繼續購物